何谓佛教?—--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001 正纬老师主讲(转载)
阿弥陀佛!
欢迎大家收看,由正觉教团为大家所制作的“三乘菩提学佛释疑”系列。因为今天是第一集,所以我们也趁第一集的时间,很简短的来介绍我们录制这个系列的缘起。
正觉教团从1997年公开对外弘法以来,一直以几个特色闻名于佛教界,并且是佛教界的一股清流。首先,就是正觉教团忠实而且完整地呈现了 佛陀的教法,所以在正觉教团里面,学员所修习的教法不是单一一个教法,而是我们主张全面性的修证。第二个特色是,正觉教团的教法贯通了大乘、小乘,或者我们说三乘佛经的义理。比方说,正觉教团里面,学员所学到的解脱的道理,其实不仅适用于比方说我们说传统阿含部所介绍解脱的道理,其实这个解脱的道理,甚至是一以贯之,到大乘经、般若经一样都一体适用。所以,我们这样看来,在这个特色上面,在目前的佛教界的话是比较难得见到的,也就是说,把三乘佛经整个融会贯通介绍给大家。第三个特色就是,正觉教团一直努力想要把 佛陀的整个教法,用简单、清楚又容易实践的方式介绍给大家;所以我们在每一种的书籍跟每一种的弘法的实施方式里面,我们都为大家介绍了清晰的修行原理跟实践方法。
再过来呢,因为正觉教团本身的运作,都是由受持清净菩萨戒的义工所组成的僧团;所以在整个的运作上面,一般的学员所感受到的,也都是非常清新的气息。正觉教团在弘法的这十几年当中,让为数庞大的一群的学员们,可以省却了在浩瀚的佛教书籍中自行摸索、苦苦追寻的时光;学员往往在两到三年之间,只要按照教团里面的教导,往往都能够循序渐进,可以学到对于整个佛法架构清楚的了解跟掌握。另外,学员们也会学到,容易上手又容易保任的禅定的方法;那再过来,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知道,为什么要参禅,怎么样去参禅,然后接下来,参禅之后,明心见性的状况又是如何。由于这些特色,所以在十几年弘法的过程中,利乐了非常非常多的学员。
2010年起,正觉教团为了要把弘扬佛法更扩及到一般的大众,所以开始在法界卫星制作三乘菩提的系列,这一集次的学佛释疑系列,也正是在这个思惟下面所录制。并且学佛释疑这个系列,更是针对一般,特别是初机的学佛人,一般的人对于学佛所可能有的疑问;然后正觉教团希望能够用最简单,但是却又非常正确的佛教义理,来给大家讲解,给大家分析。所以接下来,我们就一起来看看,佛教里面大家所最容易感觉到疑问的这些问题。
首先第一集,我们先来跟大家谈一谈什么是佛教。当然电视机前面的观众,也许有不少人是第一次接触的,其实大家在接触的时候,往往也都不知道佛教是什么意思。其实是当我们有一天,对于生命的意义——为何要出生?活着是为了什么?以及人死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——我们有了疑虑,想要解开这些迷团的时候,这个时候就表示我们跟佛教有缘了。
不过一般人对于佛教的印象,往往都会停留在表相。比方说,看到了一些类似寺庙的建筑,包含说在庙的前面可能有挂一些各式各样颜色的旗子,就会以为这个大概是佛教吧!又或者是,看到有人穿着比较不一样的衣服,戴了不一样的帽子,然后在这个寺庙里面进行一些,比方说挂着念珠在诵念一些咒语的时候,我们往往也都会觉得那必然就是佛教吧!又或者更有甚者,有些人可能会觉得,我们看到的求签问卜,甚至现在一般人、有些人会流行所谓的灌顶,甚至于有一些火供等等,看到这些或者是听到这些名相的时候,往往都会以为那就是佛教。其实那都是表相,并不代表佛教。又譬如,数十年前大家常常听到跟佛教有关的事情,就是所谓的“遁入空门”。大家对于这个事情的印象,往往都是因为在世间遭遇了没有办法克服的困难,所以在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,就只好选择一个地方,然后到了那个地方之后,可以把世间的所有的事情一概都不管;这个就是数十年前,大家对于遁入空门的理解。并且,当时的确也有不少人就以为,佛教就是所谓的遁入空门,佛教就是灰色的宗教,佛教就是消极的人生;这个当然也是一种错解。
时间到了现在,大家对于佛教又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?现在大家对于佛教,相信大家一定会想到是一些行善的团体。当然由于这些行善团体的积极的作为,他们帮助了社会上许多许多需要帮助的人,也使得佛教的形象在社会上获得大幅的改善;所以难免一般人会觉得,行善那就是佛教吧!可是针对这样子的一个看法,我们不禁也要来问:如果只是行善的话,那么佛教跟红十字会有什么不一样呢?特别是我们看到了最近几年,很流行所谓的“宗教对谈”。比方说,佛教跟基督教之间的对谈,或者是佛教跟基督教、回教等等,好些个宗教大家聚集在一起,然后一起谈所谓的怎么样帮助社会净化风气等等。如果从宗教对谈的这个事件我们来看,往往会发现说,一般人都觉得宗教——那是不是所有的宗教其实都是大同小异?那就是与人为善或者劝人为善罢了!所以,这个是现在的许多人对于佛教的表相呢,往往也会因为行善的团体,而把它贴上“那就是跟佛教差不多的意思”,其实里面是差很多的。
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佛教,那我们不妨从“佛教”这二个字来看。佛教,什么是佛教呢?我们说佛教就是 佛陀的教导。那么 佛陀又是谁呢?
一般人所知道的 佛陀,其实可能都仅止于把祂视为是跟世间的圣贤,或者是一个伟大的神明,或者把祂比拟为是像基督教、天主教的上帝一样。可是我们深知了佛教的这些菩萨弟子们,往往我们所知道的 佛陀的伟大,是远超过众生所能够想像的。比方说,我们所感受到的 佛陀,第一个是:佛陀是大智跟大能。比方说,佛陀在成佛的时候,发起的各式各样的智慧,像比方说大圆镜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观察智、成所作智;那这一些的智慧,使得 佛陀因着这个智慧,也具有了无比的能力。所以,佛陀对于每一个众生,他的宿命如何,他的业报是什么,他的因缘是怎么样,他的根器是如何,往往都是完全的掌握的;也因此,佛陀对于每一个众生的教化,都是会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,为这个众生作最好的安排;甚至由于完全平等的关系,佛陀也不会对哪一个众生有特别的排斥,反而是每一个众生都一视同仁的,一样都会帮助他,希望他能够在学佛的道路上能够走得很顺。所以,这一些的智慧跟能力,我们在这里没有办法短时间内说得尽的。
不过,佛陀即使有大智慧跟大能力,但 佛陀跟我们说的一神教的上帝有一些根本上的不一样。比方说,佛陀不能够赐给哪一个众生解脱,这个跟一神教里面所有人将来所受的一切都是上帝的赐与,有根本性的差异。在这一点上面,佛陀更像是众生的导师,像是众生伟大的导师;因为 佛陀祂的地位就是要牵引众生、教导众生,让众生能够自己学习着解脱,并且终有一天自己迈向成佛;所以,佛陀不能够直接赐给我们解脱。同样的,因为对众生一律平等的关系,所以 佛陀也不会选择判定,谁应该上天堂,谁应该下地狱;在真实的佛教的世界观里面,会上天堂或者下地狱,完完全全都是我们自作自受。那 佛陀所作的,往往都是在悲愍众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走的状况之下,尽量想办法,按照我们所能理解的方式教导我们,让我们能够避免下到三恶道,比方说是避免下地狱。当然,如果我们因为福德很大上了天堂,佛陀也替我们高兴;但是 佛陀也会告诉我们,天堂毕竟不是久居之地。这一些的状况,是跟一神教的上帝有很大很大的差别。所以,如果要光是就这些来讲的话,我们说 佛陀的伟大跟独特,可以说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的神明,或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救世主、上帝等等,都完全的不一样。
并且,佛陀也不像是现在有一些人讲的,有一些人认为 佛陀只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个伟人,祂在两千五百年之前诞生,后来出来弘法之后,然后八十几年之后就入于涅槃了,就圆寂了;但实际上,佛也不像这些人所想的,只是一个平凡的世间的圣贤而已。实际上,佛陀的报身现在还常住色究竟天,继续的利乐十方的地上菩萨;佛陀的报身也是常常会在诸界现身,来利益十方的有情众生,所以这个也是跟一般人所看的不太一样。
再过来,我们也顺便要提醒大家,按照 佛陀的开示的话,下一尊成佛的即将就是 弥勒佛。所以,从我们知道现在我们的 释迦牟尼佛之外,下一尊佛就只会是 弥勒佛;从 释迦牟尼佛到 弥勒佛之间,按照正确的佛经解释,中间是没有任何——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没有任何一尊佛会出现的。所以各位观众,如果您在外面经常听到有许多人号称他已经“成佛”的话,建议您要回头来比对佛经,去看看说这个是不是一个妄语的状况。
讲完 佛陀之后,我们再来看看 佛陀的教导。我们刚才说到,佛陀就是众生的导师,所以 佛陀的教法就是所谓的佛法。那么这个教导的内容是什么呢?我们可以说基础来讲——佛陀教给大家的基础,比方说,什么是正确的因果观,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这些因果关系;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,怎么做才能保得住人身;或者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有很大的福报,这个是关于五戒十善的一些事情,这是基础。另外,佛陀也教给我们怎么解脱。那当然解脱呢,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烦恼,知道真正烦恼的来源跟它的关键之后,我们才能够进一步的,谈如何减轻烦恼,如何消除烦恼。这个是关于让众生可以自己修行,自己来解脱的部分。那么再上一层的话,佛陀还教给大家怎么样叫作菩提。菩提两个字,给大家一个最直接最直接的解释就是:菩提就是我们在《心经》里面所看到的“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”,每一个人本来就具有的清净本心。佛陀在这一方面也教导大家,怎么样才能够找到清净的本心,又怎么样才能够真正的见到佛性,明心见性之后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的于诸法得自在。所以 佛陀的教导,大致上我们可以说,就是包含了以上的这些内容。
但是这一些以上的内容,我们是不是很容易在外面,听到外面的说法,就很容易去判断它到底是不是佛教呢?比方说在佛教里面,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名词,比方说“四圣谛、八正道、十二因缘”,或者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人会引用《心经》上面说,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。当我们听到这些名词的时候,没有错,这一些都是佛教里面的名词;但是这些名词,是不是真的代表它是佛教呢,恐怕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深思。因为名词就仅仅是名词而已,我们要知道它是不是代表佛教,还要进去看看,它里面的道理到底是什么。
那为了要帮大家更进一步的厘清什么是佛教呢,我们不妨以 佛在当年,佛在最后要入涅槃的时候,给弟子们的训示,我们从这里切入。佛陀给弟子们的训示有两句话:一个是以戒为师;一个是以法为师。一个是戒,一个是法。
从以戒为师来看,我们就提醒大家,因为佛戒——不管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,佛所制定的戒法本身就是完全清净的戒法;所以,以戒为师这句话,实际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到,佛陀一定不希望我们接近任何的怪力乱神的事情;因为,即便是在 佛陀在世的时候,也是严禁弟子在不当的场合任意展现神通。所以,各位观众,如果您碰到了有任何怪力乱神的现象,或者您知道有哪些道场有怪力乱神的这些事件的时候,建议您应该要尽速远离,因为那多半不是佛教。
另外一点,以戒为师所衍生出来就是:绝对不会有任何地方,违背我们的道德伦常。所以这个部分请大家也要特别注意,因为我们在许多的社会新闻上面,都看到有许多个这些事件是假借宗教的名义,然后去侵害了妇女们;这些状况它之所以会存在,就是因为大家认为宗教的力量,可以凌驾于道德伦常。这个部分我们如果从以戒为师的立场来看的话,可以看得很清楚,只要是佛教,绝对不会有任何地方违背道德伦常。
第三个,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行善。行善这件事情,是因为大家都觉得,行善好像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的。没有错,行善是我们本来应该做的,佛教徒也是如此,但行善绝对不是代表佛教。为什么呢?简单的我们来看看,佛在世的时候说法了四十九年,那这些说法,请大家回去看看佛教的经典,有哪些部分在教人行善呢?有的,可是在教人行善的经典,只占了全部经典的一部分而已;所以,佛陀整个的说法,绝对不是全部都教人行善。这就表示着,我们光是行善并不代表他真正传承了 佛陀所教的教义。另外,从菩萨六度来看,菩萨六度里面的话,布施也只不过是六度里面的其中一度而已,其他还有五个项目需要好好的去修学。所以,从此就可以看到,行善本来就是我们所该做的,但行善是不足以完全代表佛教的教义。
接下来,以法为师。我们就要跟各位提到是,我们希望大家以智慧为先,以智慧为先,依法不依人。也就是,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,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,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,但是您对他的说法,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:他说的法,有没有哪里违背了《金刚经》,有没有哪里违背了《心经》,或者甚至有哪里跟《阿含经》不符合的。这个是我们提出,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。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部分呢,的确,因为经典是从佛世以来到今天,这么长久的时光里面,我们可以依循的部分;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说,经典里面随着时间传承的久远,也不能避免的会混入一些,它的义理可能不太正确的部分。所以,我们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说,大家所熟知的阿含部的经典、般若的经典或是唯识的经典,包含《法华经》、《华严经》这类型的经典,都是所谓的正信的经典。但是,这里我们没有时间跟大家详细说明,但是希望大家先远离密教部的经典;那密教部的经典,如果各位要修习要阅读的话,只有一部《楞严经》可以看,密教部的经典只有一部《楞严经》可以看!我们如果说能够依 佛的经典,来作为判断的依止的话,那么不管上师有多大的名气,或者我们跟上师有多深的情分,其实我们如果为自己的法身慧命着想的话,还是要回归 佛说的经典,要对上师所说的法要一一来检视。
最后要跟大家讲,佛陀的全部的佛法,可以划归为解脱道跟佛菩提道。简单跟大家说,解脱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对治烦恼,佛菩提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开悟——明心见性,然后于诸法能够真正得到自在。
最后跟大家分享,前人梁启超曾经在《学问之趣味》一文说,他说在寒冬里面晒太阳的滋味非常的舒服,但是“太阳虽好,总要诸君亲自去晒,旁人却替你晒不来”;这就是所谓的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。我们学佛过来的人,我们都知道,学佛对我们的人生真的帮助太大了;甚至不只是对这一世的人生,对于我们往后都会帮助很大,我们有深深的体会。也在这里希望,能够透过简短的录影内容,把佛法的美好介绍给大家,希望大家一同来学佛。